摘要:頸椎病變也與人的自然老化過程有關,隨著年齡的增大,體內養分的流失,關節就會退化,因此我們需要補充營養素,以減緩退化進程。
早上起床,活動下脖子;辦公桌前坐久了,扭扭脖子,都會聽到“咔咔”聲。每次聽到這種聲音,很多人都覺得脖子要斷了,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頸椎病?這些奇怪的聲音真的是疾病信號嗎?又該怎么消除呢?
1.脖子會響,是得了頸椎病?
如果頸椎發出響聲,同時還伴有紅腫、疼痛、無力、頭暈、頭痛、胸悶等癥狀,真的有可能是頸椎病的預警信號;但若只是單純的發出響聲,并無伴隨特殊癥狀,則不必過于緊張。
常見的引起脖子彈響的原因如下:
1、氣泡釋出
關節與關節之間存在潤滑液,其主要成分是水和大量營養物質,不僅能緩沖骨頭之間的沖擊,還能將關節內部的骨質和軟骨殘骸排出。
而潤滑液內含有一些氣體,如氧氣、二氧化碳等,這些氣體構成氣泡,在頸椎運動時,關節之間的縫隙變大,氣泡趁機逃出,就會發出響聲。
2、軟組織損傷
久坐、長時間的錯誤姿勢等都會造成頸部軟組織的損傷,肌肉之間的滑動就沒那么順暢,因此活動摩擦的時候就會出現響聲。
響聲之后,勞損部位得到放松,這也就是為什么覺得脖子發出響聲后會覺得很舒服。
3、肌腱韌帶移位
當挪動關節時,肌腱韌帶可能會產生移位,當其回到原來的位置時,就會聽到響聲。
4、氣血供應不足
隨著年紀的增大,身體里的氣血本身就容易供應不足,導致身體變硬,若肌肉再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,就容易造成韌帶、小肌肉群氣血供應不足。
運動時,骨頭就在缺血的狀態下干磨,也就會出現響聲。就好比自行車鏈條缺油了,不僅騎起來費勁,還會發出聲音。
另外,夏天若長期在空調中,過于寒冷會導致氣血流通不暢,影響韌帶和小肌肉群的功能,也會引起脖子響。
2.兩類人不要隨意轉動脖子
頸椎部位很脆弱,經常扭動脖子、發出響聲很容易導致頸椎健康受損,因此在扭動脖子時盡量不要讓其發出響聲。
另外,對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,千萬不要隨意扭動脖子,以免危及生命!
1、三高人群
三高人群很容易有動脈硬化或鈣化,若此類現象正好發生在頸部血管,出現動脈堵塞、血管狹窄,大腦的血液供應就會受到影響,而扭動脖子,血管受壓變窄,有可能加重大腦供血不足的狀況,損傷大腦;
另外,三高人群血管中還容易出現斑塊,若在扭動脖子的過程中,頸部血管的斑塊脫落,一旦隨血液流進腦血管中,就可能會導致危險的腦梗!
2、脊髓型頸椎病患者
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,是由椎間盤突出或骨質增生造成脊髓壓迫引起的,會出現雙下肢走路無力、行走不穩等癥狀。
此類頸椎病致殘率極高,任何輕微的動作都有可能導致癱瘓的風險。
因此常見的按摩、推拿、做“米”字操等保健頸椎的方法都不適用于脊髓型頸椎病患者。
3.自測頸椎健康
雖然咔咔作響并不代表得了頸椎病,但也預示著頸椎出現問題,需要注意。
近年來,頸椎出現問題的患者持續攀升,快來測測你的頸椎還好嗎?
1、第一階段——疲勞
脖子出現酸脹、疼痛,尤其是低頭時,不舒適感更明顯。此時頸椎的肌肉和筋膜已處于疲勞狀態。
2、第二階段——僵硬
頸椎長期保持一個異常狀態,即長期低頭駝背,但這個姿勢卻讓你覺得舒服,若刻意矯正姿勢反而不適。此時脖子異常僵硬,低頭時,脖子后面甚至還會有個鼓包。
3、第三階段——頭暈、耳鳴
當你轉動脖子時出現頭暈、耳鳴等癥狀就說明已處于第三階段。
4、第四階段——疼痛、麻木
若已出現四肢無力、疼痛、麻木的情況,則需要盡早前往正規的醫院做相關檢查。
5、第五階段——走路不穩
若發現行動變得遲緩,如扣不上衣服扣子,拿不穩飯碗等情況則已經到達嚴重階段,若不及時治療,隨時都有癱瘓的可能。
4.頸椎保護四步走
1、避免長期勞損
長期伏案工作、超負荷的體力勞動、不良的生活習慣等都會對我們的頸椎造成傷害,因此想要保護頸椎,首先得避免損傷。
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;每坐1小時左右能站起來活動四肢,減少頸椎的過度用力等都能減少頸椎磨損。
2、注意頸部保暖
尤其是夏天,人的汗毛孔張開,空調的寒氣很容易進入體內,引起韌帶鈣化,因此長期待在空調房的人群一定要多備件外套,或者將溫度調至26°以上,并避免長時間吹空調。
3、補充營養素
頸椎病變也與人的自然老化過程有關,隨著年齡的增大,體內養分的流失,關節就會退化,因此我們需要補充營養素,以減緩退化進程。
補鈣能強壯骨骼;補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;維生素K能激活成骨細胞活性……
4、頸椎康復操
①雙掌擦頸:用左手掌來回摩擦頸部,口中默念8下后,開始捏后頸。然后換右手。重復10次。
②左顧右盼:頭向左轉90度,停留3秒,再向右轉,停留3秒。每邊重復8次。
③頭手相抗
雙手交叉緊貼頸后,用力頂頭頸,頭頸向后用力,保持5秒,然后放松。重復5次。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R74ED41585DDFG